历史惊涛犹在耳,断壁残垣恍如梦。
上世纪七十年代,湾里铁路因为战备需要而修建。1969年,前苏联在乌苏里江挑起边界事件,全国进入战备状态,各地都在建“三线工程”。同年,江西省革命委员会以战备需要,决定成立“备战外迁工厂指挥部”,把位于市区的一些工矿企业和部分城市人口疏散到南昌市西北郊新建县的湾里。为了配合迁厂、疏散人口和建设湾里区,决定修建湾里铁路,当时还是作为保密项目,代号“108工程”。从南昌北站至湾里,全长21.718公里。湾里铁路的建设是与战备需求紧密相连的,那个特殊年代,全国都在建设“三线工程”,南昌大批工矿企业迁往湾里,铁路成为运送人员和物资的最佳载体。然而也正是因为它是特殊时期的产物,导致这段铁路没有“辉煌”多长时间,在开通仅仅几年后,随着大批工厂迁回,后来运的货越来越少,直至2009年彻底废弃。站前的铁轨不久后便被拆离,车站周围的地也被村民分割成一小块一小块菜园。车站是一栋典型的文革时期的旧式建筑, 几扇巨大的窗户上已不见一块玻璃,只有方正的造型和红砖的色调,还依稀透着当年的气度。进去后便是候车大厅,有两个篮球场那么大,地上尽是碎砖块,四周的墙上,满是头像和英文字母的涂鸦。在正门的右侧,有一个长约1.5米的小铁窗,这就是当年售票的地方
现在,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包围”湾里,铁路西环线也穿境而过,很少有人再提起这条曾经给湾里带来繁荣和希望的铁路。但历史深处,它那破旧的建筑仿佛在诉说那段尘封的往事,告诉我们那个特殊的年代的不寻常的故事。
铁路发展史,反映了一个时代发展的变化。如牛行火车站、湾里火车站、蒸汽机动车等,这些铁路遗物或历史遗址具有时代特征。但是铁路遗物或遗址作为特殊的文化遗产,并没有纳入南昌市文化遗产范围。许多铁路遗物或遗址正在悄悄消失或失去保护,实在令人遗憾。真的希望什么时候南昌能建立铁路文物保护场所,将这些珍贵的铁路遗物和遗址作为文物保护起来,留下历史的记忆。。。。。
湾里车站
来自1985年生产的美能达50 F2.8 MACRO。
涂鸦
来自1985年生产的美能达50 F2.8 MACRO。
售票处
来自1985年生产的美能达50 F2.8 MACRO。
货运处
来自1985年生产的美能达50 F2.8 MACRO。
屋漏
来自1985年生产的美能达50 F2.8 MACRO。
来自1985年生产的美能达50 F2.8 MACRO。
吊灯
来自1985年生产的美能达50 F2.8 MACRO。
来自1985年生产的美能达50 F2.8 MACRO。
盎然
来自1985年生产的美能达50 F2.8 MACRO。
窗
来自1985年生产的美能达50 F2.8 MACRO。
春意
来自1985年生产的美能达50 F2.8 MACRO。